2019年谁最潮?河南这些文艺咖花样玩转短视频 -凯发体育软件

大河报 12-14 01:12 责编:周玉筝 我要分享

都马上2020年了,你还在走老路?

又到了年末盘点时光,盘点儿啥?站在2019年岁尾,突然回想起2019年开年火的第一个热词:盘他。这个词,原指文玩手串通过摩擦捏压让其包浆变色更具价值,现在多表现于对某人、事、物的喜爱。年轻人以“盘他”为宣言,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“万物皆可盘”的创意比拼。

既然要盘,何不就以“盘他”的意味,来盘点2019?!

想当年,《今日说法》是正经的法治节目,可那两位主持人撒贝宁、张绍刚无不追着时代潮流,玩转2019,前者对《野狼disco》下手,妥妥地贴稳了“放飞自我”的标签,后者干脆在主持新一季《吐槽大会》时穿上了裙子。如果放到十年前,你肯定要说“辣眼睛”,但现在的观众反馈都是点赞。

东方的文化基因里,总喜欢“论资排辈”,年长的习惯把“姜是老的辣”“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都多”挂嘴边,在瞬息万变的今天,这种老观念正在失效。曾几何时,上一代人总对下一代人忧心忡忡,从80后被指责是“垮掉的一代”,到抱怨90后是“非主流、叛逆的一代”,可是,被指责为“垮掉的一代”哪有真的垮掉过?

在00后都要20岁了的今天,许多人才恍然大悟,死守老观念只能落伍,还是得紧跟年轻人的步伐走,别因为落伍了时代,还在抱怨这个世界变化快,毕竟人生那么短,做人就要酷一点嘛!你看,央视主播都一个个成了段子手,身边五十岁的上司是隐藏的b站达人,95后脚下一双潮鞋踩着几千亿的大生意……

发现没?潮流正在成为主流。

没错,大河报文化周刊《河之洲》今年的年终盘点就要酷一点!摒弃以往端庄的盘点套路,可能“不正经”,但绝对“硬核”。我们相信“个性才流行”的真谛,贯彻“不要你觉得,我要我觉得”的理念,依靠老记的眼光,为读者奉献一顿私人订制的盘点大餐。先透个风,菜单上现有游戏玩家、网红打卡地、收藏囧事、刷屏明星、烂大街的潮鞋、十大吐槽电影等话题,还在开发中的新菜品也会有惊喜哦!

今天,2019年度《河之洲》“私家盘点”正式开席!第一道是名副其实的“网红”,我们化身星探,从各大热门平台挖出了几位“河南文艺潮人”,来听听他们如何玩转短视频,收获让人艳羡的百万、千万级粉丝流量。

 

武术“李洪贾”:

田间地头习武的“农派”掌门人

 

“你习的武术是什么门派?”“农派!”站在央视舞台上,面对主持人的询问,来自商丘柘城的李瑞雪这样回答。短视频平台上,李瑞雪是自成一派的红人,没事就在田间地头练武术。她的抖音账号“大脸妹脸大”拥有270多万粉丝,约3000万的点赞数。

几十秒的短视频画面,不是在尘土飞扬的村头空地,就是在小麦青青的田野之中,但总能看到她腾空而起的飒爽英姿,一招一式干脆利落气势如虹。

李瑞雪习武17年,小时候迷恋武侠片,父母省吃俭用送她到武校学了5年。学武“一日不练十日空”,坚持练功的她没少受伤,有次侧空翻当场摔晕。相比皮肉之苦,她更心疼的是家人。为了节省几块钱的车费,寒冬里父亲骑着自行车带她走了几十公里,到学校下车时,李瑞雪看到爸爸头发眉毛满是白霜,“这个场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”。

怀揣“武术梦”的李瑞雪,不断地寻找机会。听说菏泽有武术团有出国表演机会,她跑去顺利入团训练大半年,结果最终也未能成行。她又跑到影视基地当武替,结果因个头矮而未能如愿。

跌跌撞撞多年下来,身边一起练武的伙伴不少都放弃了,李瑞雪依然坚信“坚持一定会有收获”。在农村结了婚生了子,李瑞雪的“功夫梦”未在生活中消磨掉。空闲时拿手机刷短视频的她,决定也露两手,没有高大上的舞台,那就在土里土气的田间地头拍。

没想到,接地气的场景和她实在的性格,迅速走红。一夜之间,视频播放量就有上千万,粉丝也不断增长,相隔几十里的铁粉还跑到她家里,只为见她一面。网友给她起了各种绰号,如“全村不敢惹的女人”“柘城十三妹”“庄稼地里的女汉子”“村头霸王花”等,但她最喜欢的是“李洪贾”:李连杰的功夫,洪金宝的长相,贾玲的身材。

平时,李瑞雪也会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。秋收季节,她开着三轮陪爸妈掰玉米,熟悉的场景让网友倍感亲切。她在留言区写下自己的感受:“父母不是没钱用机器收玉米,只是他们一辈子节省习惯了……给父母一千一万,不如陪他们吃一顿饭。”

走红之后,许多网友给她反馈说想跟着学习武术,全国多地的武馆也伸来了橄榄枝,而她希望未来能开个自己的武术馆。她在其中一条视频里说:“像我这样不甘平凡的人,世界上有多少?”

 

说唱“柯较瘦”:

河南方言说唱河南的事儿可得劲儿

 

2019年,你一定刷到过这样一首火遍网络的“河南车牌歌”:“河南简称叫做豫,各地车牌要熟悉,郑州a,开封b,洛阳平顶山叫cd,e安阳,f鹤壁,新乡焦作gh,许昌老k濮阳哩j,漯河l,n商丘……”

说唱的是“柯较瘦”师亚柯,这位曾经的许昌某电台主播,今年3月想到河南各地车牌代码太难记,便即兴发挥写了一首用河南话唱起来押韵的“车牌歌”,上传后迅速走红。有网友听完后兴奋地说:“终于记住了,以后看到豫牌可以和老乡打招呼了!”

师亚柯2019年春节后,开始尝试用河南话唱歌,在最初的视频里,他用河南话介绍自己:“心门头儿,胳老肢儿,上mer去,你得搬个墩儿,河南话讲述河南人儿,听住怪得劲儿,就给我点个心儿!”

师亚柯是学声乐出身,从小爱唱歌,几岁就登台演出。“我特别喜欢舞台,从小有个明星梦。”

做电台节目时,他每天都会结合当下新鲜事改编一首流行歌曲,两三年下来也有上千首歌曲。他发现,被流行歌曲改编成河南味道很受听众喜欢,尤其是河南俚语加入后更为亲切。有网友反馈,“听你说河南话,不土又很接地气,河南人听着顺,省外人喜欢听”。

其实,河南方言说唱并不简单。回家乡工作之前,师亚柯在广东一家剧场做了十年粤语主持,不同的文化氛围让他对方言有了很多独特思考,他的河南话说唱南到信阳人北到林州人都听着舒服。他还特别录制了河南话四六八级考试,互动评论量数以万计。

师亚柯的创作围绕着河南地域文化,他把河南成语故事、河南美食、河南18市特产都编成说唱歌,配以标志性的地方景物,每次都能赢得数万点赞。在一个短视频里,他这样给游客推荐:“欢迎各地朋友来到大河南,一天三顿咋吃俺给恁推荐,清早胡辣汤油馍,晌午怼烩面,要是害怕上火,黑了喝稀饭。”

走红之后,在网友的热情邀请下,师亚柯把河南18市几乎走了个遍,每到一地都会精心写出几首说唱作品,拍成短视频,将各地的历史、名人、景点等一网打尽,好评不断。热情的粉丝还专程找到他,自愿当志愿者加入。由于想展现更多地方代表性景区,每次都买门票是不小开销,他就去找景区沟通希望免票,刚开始一些景区并不开绿灯,他只能在门口录,走了几个地方后,很多景区看到他便会热情地邀请他进园并安排导游讲解。

“现在回想起来,我觉得这点小成绩与过去多年的积累有很大关系,只是现在找到一个舞台,让我能展现自己的特长,很欣慰。”师亚柯说,短视频需要持续性输出,没有新作品就会掉粉,还是要多投入推出好作品,更好地为大家介绍河南。

 

戏精“米儿妹”:

反串李豁子让年轻人爱上戏曲

 

“直播快要开始了,我不能多聊。”12月12日晚,当大河报记者联系上“米儿妹”时,她正在调试设备,为当晚线上直播做准备,她要从晚八点唱到午夜。手机屏幕的另一端,有数十万粉丝等着她唱河南戏。

“米儿妹”本名叫张敏,如今在多个网络短视频平台上,总粉丝数量达400万。张敏生长在“梨园之家”,爸爸张友峰,艺名“小小河”,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、“豫东红脸王”刘忠河的第三代传人。长期受爸爸的熏陶和影响,张敏自幼喜欢戏曲,两三岁时就能唱上几句。

后来,张敏在专业戏校,学习了5年唱念做打、手眼身法。“学戏很苦,练功没有捷径可走,必须一点一滴地积累。”张敏逐渐崭露头角,得到了去剧团演出实践的机会,豫剧《打金枝》里的公主,《花木兰》中的花木兰,《拷红》中的红娘等。

随着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,平时没事刷视频的张敏,也注册了个账号,取名“戏曲米儿妹”,还专门买来了手机架、话筒、耳机等全套直播设备,但一年下来,还是不温不火。

为了吸粉,张敏开始尝试反串,学唱了豫剧《打金枝》里唐王、《刘墉下南京》里刘墉,曲剧《卷席筒》里苍娃的唱段,由于她特别入戏,唱腔动作拿捏也很到位,受到戏迷热捧。

真正的走红,是扮演李豁子演唱了《李豁子做梦》,张敏一觉醒来多了几十万粉丝,微信群里也有人转发她的视频,大家亲昵地称她为“戏精”。“我的性格大大咧咧,扮演李豁子很适合,但其实丑角很难把握,动作细节特别多,所以也琢磨了很长时间。”

后来逛街吃饭,都会有粉丝过来打招呼,外出旅行还被外省粉丝认出来,张敏初尝了成名的感觉。更让她高兴的是,听粉丝说因为喜欢听她唱戏,而进一步爱上了戏曲,变身戏迷。

粉丝多了,演出的邀约也多了,一家人真实感受到了网络的力量。看到一些戏迷特别想看看“豫东红脸王”刘忠河,张敏一有机会见到刘爷爷都会录一些展示老艺术家台前幕后的画面。她说:“过去生活中很难接触戏曲,现在有了短视频随时随地都能看,我们这代人既然有了这种传播手段,就应该利用它传播戏曲。”

如今的张敏正在艺术职业院校大专班深造,“我现在还不能算作真正的演员,戏无止境,我还需要不断提高,为喜欢我的粉丝奉献更好的作品”。

 

古筝“嫣然”:

让传统民乐与流行歌曲碰出火花

 

你听过古筝弹奏古曲《渔舟唱晚》《高山流水》,但你听过用古筝弹奏吴亦凡的《大碗宽面》和热播剧《陈情令》主题曲《无羁》吗?平顶山90后姑娘嫣然,通过短视频平台,将民乐古筝与流行歌曲结合起来,收获众多年轻粉丝,用时尚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。

12月12日,当大河报记者联系上嫣然时,她刚从郑州赶到杭州,左手提着琴架,右手抱着筝箱。此行是为了录制用古筝弹奏戴荃的新歌《青山白云》视频,在她看来这首歌更适合江南的意境,所以不远千里而去。

对自己上传的短视频追求品质,已经是嫣然的习惯。但在最初玩抖音时,嫣然完全是随性之举。没考虑太多观看效果,有时手机或电脑外放音乐打开手机就录了,在网友建议下,她开始用专业音乐软件录制高质量的音频,并自学了视频剪辑,视频画面质感不断提高。

8岁学古筝,参加艺考进入专业音乐院校,并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学位,嫣然早已成为专业古筝演奏者。因此,当看到女儿玩短视频时,妈妈一开始并不是太支持,“觉得专业的人弹流行歌曲不太好”,并且对嫣然的专业老师表示希望可以对嫣然进行劝导,把心思放在专业曲目上,去拿专业奖项。不过,嫣然的老师很支持她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喜欢的事,打消了妈妈的顾虑。

嫣然从小练习的都是传统经典曲目,同样热衷流行音乐的她,在2010年高考后的暑假,开始尝试用古筝弹奏热门的流行歌曲,“刚开始只是为了好玩,因为我唱歌不好听,所以便想着用古筝弹出来”。这个爱好一直陪伴着嫣然,有了更多的专业积累,她开始改编现代的流行歌曲,也出版了古筝乐谱书籍。

短视频浪潮到来,嫣然开了账号“玉面小嫣然”,分享弹奏古筝的视频。她发现网友很喜欢听她弹奏流行歌曲,不管是用古筝弹奏魂斗罗游戏的背景音乐、电影《速度与激情》主题曲,还是热门流行歌《沙漠骆驼》《缘分一道桥》《芒种》,每次都会收获数千网友点赞。

让嫣然感动的是,常会收到一些网友的私信,“你的琴声陪我度过了很多不愉快的时间”“听了之后心情很舒畅”“因为喜欢你,我也开始学古筝了”。

时间长了,拍视频不再只是嫣然自我放松的休闲,而是有了一种使命感。看到网友反馈弹得有些单调,她就做一些编配,加入重奏、和弦,“其实网友也在督促我不断进步”。对于未来,嫣然希望能转到教学,通过视频为网友分享古筝知识和弹奏技巧。“古筝是传统民乐,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,我也很有成就感。”

 

冷知识“人类观察所”:

不露脸做科普收获点赞三千万

在洛阳,几位80后、90后年轻人开了一家“人类观察所”,全国有636万人跟随他们,通过几十秒的科普视频,了解心理学等领域的论点定律知识。这群不露脸的创作者,头戴柴犬、熊猫、猩猩等动物面具,将冷门知识通过剧情演绎来阐释,累计收获了3000万点赞。

“人类观察所”的成员都是洛阳本地人,专业背景有三维设计、工商管理、美声等,没有一位是心理学科班出身,但他们坚持“内容差异是竞争力所在”,选择去做科普类短视频,“只要有心有创意,都可以发挥得很好”。

看似冷门的知识,通过他们的创意变得贴近生活,尤其是年轻人的职场生活。比如,阐释经济学词汇“庞氏骗局”,他们将“拆东墙补西墙”的真相通过故事曝光,这对一般观众都是一种远离金融诈骗的安全提醒。在一个“淬火定律”的介绍中,他们用无意间丢钥匙的故事提醒大家:遇到棘手的事情,适当冷静一下或许可以有更好的处理结果。这些手段,正契合每次视频他们都会亮出的那句slogan( 口号):“我是人类观察所,关注我,一起好好生存。”

“时代推进到这里,许多人抱着手机刷视频,但总是要学习知识的,所以我们就想到了把知识变得更有趣,嵌入到生活中寓教于乐。”阿柴说,枯燥的课本专业知识,阻碍了许多人接触,而视频比图画文字更生动,是消融知识壁垒的好方式。

短视频的竞争也异常激烈,阿柴深知未来面对的挑战会更大,“观众对视频要求和内容质量越来越高,只能跟上步伐,更快一点求新求变”。

生活在古都洛阳,他们还擅于利用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。在讲述“棘轮效应”的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”意思时,阿柴讲述了一个商纣王的历史故事,商纣王开始使用象牙筷子吃饭,王叔箕子从这件小事上发现亡国的征兆。大家身着古装在古色古香的景区里拍摄,但诠释的是现代经济学的消费效应。

最近,阿柴的团队开始关注河南的历史文化,新开了一个账号“人类铲史官”,依然是用剧情讲述历史名人故事。他说:“古都洛阳给了我们多元视角和丰富的选题素材,历史文化是融进骨子里的底色,如果没有人去做那我们就去做。”


收藏
分享

精彩评论

手机快速登录
密码登录
手机快速注册
网站地图